一、西林县发展养殖业的资源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势:西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有“一肩挑三省”、“鸡鸣三省听”的区位优势,东面与本自治区的田林县接界,南面和西面分别与云南省的富宁、广南、邱北、师宗、罗平等县相邻,北面和贵州省的兴义市及本自治区的隆林县交界,是广西西进和云贵东出的主要门户之一。县城八达镇位于县境中部,距自治区首府南宁467公里,至云南首府昆明358公里,至贵州首府贵阳414公里。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为大力发展养殖业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二)自然资源优势:
1、水域资源:西林县水面面积75794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54%,山塘、水库、池塘为44700亩,其中天生桥水电站库区西林县辖区3.54万亩,占总水面面积的46.7%;西林县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河流295条,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盘江、清水江、西洋江、驮娘江、古障河、那劳河、西平河等。其中主要河流驮娘江穿越县城而过,流经境内3个乡(镇),贯穿县域长143公里。同时由于在驮娘江河和西洋江河开发梯级电站,形成了威后、新丰和达下3个库区水域。丰富的水域资源为西林发展水产养殖、麻鸭养殖和休闲渔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草地资源:西林县草山草地毛面积共151.88万亩,草地覆盖率31.8%,其中成片草地毛面积有144.13万亩,占总草地面积的94.9%;零星草地面积共7.75万亩,占5%左右。丰富的草场资源为西林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提供了有利条件。
3、土地资源:西林县土地总面积453万亩,其中农业用地面积42万亩,人均拥有土地面积37亩,耕地总面积24.7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97亩。丰富的土地资源为西林发展养殖业提供了饲料种植和生产用地有利条件。
4、林地资源:西林县林业用地面积411.7万亩,其中森林面积340.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以上。丰富的林地资源为西林发展蜜蜂和林下养殖提供了天然资源条件。
(三)政策及品牌资源优势:由于西林生态环境优良,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林水牛、西林麻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天生桥马蚌库区富民、荣昌、渔家乐、诚信、双盈、江红、富利7个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荣誉称号,同时富民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鲁维库区)于去年11月获得2014年广西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去年4月,西林麻鸭种质繁育基地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广西小麻鸭保种场。这些荣誉称号的获得为西林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养殖提供了优厚的无形社会资源。
二、西林发展养殖业存在的瓶颈和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西林养殖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外面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方面没有凸显其作用,在发展上存在一定的瓶颈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西林县由于地处偏远,距离周边县市尤其大城市比较遥远,而现在通往周边县市的路还是以三级油路为主,远离市场,交通运输成本高,很难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企业来带动养殖业的规模发展。
(二)发展的养殖业大多还是传统粗放型的家庭式养殖,大部分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没有注重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培育。
(三)在养殖业的品种改良、种质资源繁育工作方面有待加强。全县目前只有一个麻鸭种质资源繁育场且供种苗能力有限,牛、山羊、鱼等都没有培育繁育场,大部分畜禽种源都是从外面购进,既增加了生产成本,也给西林养殖业的发展带来防疫风险,同时很难形成养殖规模。
(四)随着养殖业从传统分户散养向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养殖转型,技术和管理水平滞后。
(五)发展养殖业的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三、发展西林特色养殖业的对策及探讨
(一)转变思路,规划布局,调整养殖结构。今后西林养殖业的发展要依托本县资源优势,按照“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推进休闲渔业发展,提升传统养殖”的工作思路,结合西林实际,调整优化养殖结构,鼓励支持西林麻鸭、西林黄牛和山羊、林下土鸡(蛋鸡)和蜜蜂等特色养殖,依托天生桥库区、达下库区和驮娘江梯级电站威后、新丰库区等生态水域资源,大力发展垂钓等休闲渔业,提级改造网箱养鱼、生猪等传统养殖业,更加注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检疫工作,确保全县肉食品质量安全。
(二)按照国家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的标准,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西林实际的麻鸭、黄牛、山羊、蜜蜂、林下土鸡(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基地)标准,培育一批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基地),以标准化示范场(基地)带动全县面上养殖业的发展。
(三)加强引进和培育本地特色畜禽种质资源。目前我县在畜禽品种繁育工作方面是一个短板,由于品种繁育工作滞后,发展养殖业依靠大量向外引种苗,既增加了养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也严重制约了我县养殖业的规模发展。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一些有实力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以加工为龙头,专合组织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行“龙头+专合+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全县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只有实现规模发展,才能达到促进农户增收脱贫的效果。
(五)树生态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县在打造水产畜牧产品品牌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西林麻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广西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等。这些荣誉称号的获得为推动西林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增加了水产畜牧产品的经济效益。在今后养殖业的发展上,要充分利用西林县的自然生态优势,继续增强树立生态品牌意识,通过打造生态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六)制定扶持政策。随着养殖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比重上的不断上升,政府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一是优先加大对黄牛、山羊、麻鸭、蜜蜂等特色养殖的扶持;二是加大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基地)的扶持。三是加大对精深加工企业和本地特色畜禽种质资源繁育场的扶持。
(七)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提升养殖业科技含量。随着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对养殖业技术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提升养殖业科技含量。
(八)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倡健康养殖,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防疫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才能实现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谭彩娟 编审:王祖敏